全屏 来凤县街道地图 来凤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恩施来凤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恩施地图 辖区: 【恩施地图 | 利川地图 | 建始地图 | 巴东地图 | 宣恩地图 | 来凤地图 | 鹤峰地图 | 咸丰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湖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来凤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来凤县

来凤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酉水上游,在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索有“一脚踏三省”之称。西南邻重庆市酉阳县,东南邻湖南省龙山县。

中文名称: 来凤县
外文名称: LaifengXian
行政区类别: 州辖县
所属地区: 湖北恩施
政府驻地: 翔凤镇
电话区号: 0718
邮政区码: 445700
地理位置: 湖北西南
面积: 1339平方公里
人口: 30.4万
方言: 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仙佛寺、酉水漂流等
机场: 来凤机场
车牌代码: 鄂Q

目录

县情概况
人口区划
历史沿革
土司沿革
人口特点
信仰
资源概况
旅游概况
  1. 景点
  2. 古迹
经济发展
来凤社会和经济发展公报
  1. 一、综 合
  2. 二、农 业
  3. 三、工业和建筑业
  4. 四、固定资产投资
  5. 五、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
  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7. 七、财政和金融
  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9. 九、文化和卫生
  1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11.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县情概况

  
来凤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来凤县位于恩施州西南边陲,总人口31万,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约占62.5%,国土面积1339平方公里。 境内武陵山绵延,酉水河纵贯,四围山色如屏;盆地沃野万里,气候温暖湿润,田园秀美丰饶,自然风光以雄、奇、险、幽著称,有仙佛寺摩岩石刻、杨家堡商周文化遗址、落印潭、卯洞、河东摆手堂、接龙桥等名胜,盛行跳摆手舞、唱五句子歌、赠西兰卡普织锦、喝油茶汤等民俗。
  建州以来,在相当长时段内,来凤县是全州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库、塘、堰星罗棋布;森林因盖率47.9%。工业经济以卷烟工业为龙头,以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骨干。凤头姜、大头菜、松花皮蛋、凤鸣藤茶、宝石花漆筷等名特产品畅销国内外。公路通车里程492公里,国道、省道均通过改造升级。全县185个村100%通电。建州以来,县城城区面积从1.5平方公里发展到10平方公里,形成五纵六横棋盘式格局,建有大型专业市场40多个,被誉为“五陵明珠。”
  来凤县以凤凰飞临的传说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县。它远处湖北省西南边陲,地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 湘 渝三省(市)要冲,南邻湖南省龙山县,西接重庆市酉阳县,东北与本省宣恩县、咸丰县相连,有湖北“西大门”之称。

人口区划

  地跨东经 109°00′ —109°27′,北纬29°06′ —29°40′,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 下辖翔凤镇、绿水乡、漫水乡、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乡、三胡乡、革勒车乡等8个乡镇,203个村,1844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小组;另有胡家坪林场、白岩山药材场、磨坡农场等三个国营场圃。县城翔凤镇。

历史沿革

  来凤县以翔凤山上飞来风凰的传说而得名。周为巴予国五溪地。春秋战国属楚巫郡地。秦隶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属吴荆州武陵郡。西晋属荆州武陵郡。南北朝:宋建平郡,齐、粱宜都郡,周为乌飞县地。隋隶于清江郡。唐隶于施州。五代届羁麝感化州。宋为富州,后为柔远州,仁宗时,置散毛司,以覃野毛为散毛宣抚使司。元初为柔远州,后废州为散毛洞。至元三十一年,升为散毛府,属四川行省。至芷六年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明初,复废司为师壁峒。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边宣慰司,割其半为大田所,属四川重庆卫。洪武二十三年废为散毛宣抚司,属湖广都司施州卫。永乐二年五月置散毛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四年三月,升宣抚司。
  清顺治初仍为散毛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裁施州卫,属归州恩施县。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散毛等七土司。乾隆元年 (1736年)建立来风县,属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
  1911年(辛亥),九月初七日,施南反正,来风独立自治。1914年,废府存县,来凤直隶于省。
  1915年,属荆南道。1926年改属施鹤道。1927年废道复隶于省。1928年,属鄂西行政区,来凤为特别小县。
  1932年,改鄂西行政区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仍辖施鹤道旧属各县。l934年,到来凤为三等县。
  1936年,改第十行政督察区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仍辖原领各县。1945年,推行地方自治,定来风为三等县,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直至1949年,隶属未有变动。
  1949年11月9日,来凤解放,隶湖北省恩施专区。l979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来凤县建制,设立来风土家族自治县,隶恩施地区。1983年12月1日,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风县建制,隶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司沿革

  散毛宣抚司 覃氏土司世据其地。其地域相当于今天的翔风镇,接龙桥、三胡及绿永区的茅坝,上寨、龙咀一带。司治在今猴立堡老司城。宋仁宗时置散毛司,以覃野毛为散毛宣抚使司。元初为柔远州,寻废为散毛峒。至元三十一年五月,散毛峒主覃顺给朝廷贡方物,升其峒为散毛府,属四川行省,并置大旺宣抚司。至元 (后)年间,置神壁峒宣慰司,寻政宣抚司,领师壁镇抚所,师罗千户所。至正六年,“散毛峒全在叛,招降之”,立散毛誓崖军民宣抚司。至正十一年,立长官司四,巡检司七。明玉珍据蜀时,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明初,复废为师壁峒。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边宣慰司,割其半为大田千户所,编户一里,领龙潭、大旺二安抚司,属重庆卫。洪武二十三年,废为散毛宣抚司,属湖广都司施州卫。领大旺安抚司、东流、腊壁蛮夷长官司,卯洞司、漫水司、百户司。永乐二年五月,置散毛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四年三月升宣抚司,领龙潭、大旺二安抚司,东流、腊壁二蛮夷长官司。清顺治初,仍为散毛宣抚司,领犬旺等司如故。康熙时,“宣抚使覃勋麟从讨吴逆有功,封镇远将军,沙溪六峒属焉,俱隶荆州府,寻改守备,领各司”。
  大旺安抚司 田氏土司世据其地。其地域相当于今社潭壤河以西的大河区辖地及老峡河以南的旧司区所辖地域。司治先后设于今旧司和黄土乡。宋熙宁六年,章惮经制溪峒,始纳土为大翁迎峒,属师壁峒安抚司。元至元三十一年,置宣抚司。明玉珍据蜀时,亦置大旺宣抚司,以田驴蹄什用为太旺宣抚使。明初因之,属四川行省。“洪武四年,宣抚使田驴蹄归明寻叛。六年,仍置宣抚司,再叛”。“=十三年,凉国公蓝玉定其地,置千户所镇之。。永乐二年,令领东流、腊壁二长官司,与龙潭司俱隶猷毛。五年,省入大田所,改安抚司,编户三里,寻政蛮夷官司。清顺治初年,仍为安插司。
  东流蛮夷长官司 其地域相当于今高洞区、旧司区东流坝,革勒车区的革勒、太平、文坪、鼓架驶接龙桥区的尚家洞、马鬃岭一带。司治在今东流司大岩村。
  腊璧蛮夷长官司 其地域相当于今老峡河以北的旧司区辖地.社潭溪河以东的大河区辖地以及革勒车区的高山乡一带。司治在今水田乡腊壁司村。以上两司俱为田氏土司世袭,为大旺司分族,元朱置。东流司自田铭始,腊壁司自田太旺始。永乐二年,令大旺宣抚司领东流、腊壁二长官司。宣德二年,设东流、腊壁二蛮夷官司,俱隶散毛。清初仍之。
  卯洞、漫水、百户司 向氏土司世据其地。卯洞司治先后设于今百福司天井坝、截盗河,坟山坝。原地域相当于今河东、枫洞、高洞、安抚司、观音坪、荆竹、五台等7个乡,改土归流时其地域仅只相当于今百福司镇的月亮、高洞两乡及枫洞乡的新才沟一带。漫水司治在宣抚堡,其地域相当于今兴隆,鱼塘,漫水,三坝、洗车及绿水区的五台一带。百户司治先后设于拦河百户溪和今百福司,其地域相当于今百福司镇的观音坪、剂竹、枫洞,河东一带。三司沿革失考,正史均不见载。惟康熙《卯洞司志》称其自唐宋迄元,世授宣抚使,守镇边夷。明永乐七年,向喇喏因功受奖,除赦设流官经历,并附百户外,分建新寨、江口二峒连司长官,设立五营七寨及总理、佥事二员。明正统年间,向那吾任事,添设前、后、左、右、中五营,同姓分十二房。据同治县志载,卯洞司向贵什始,漫水司向宗烈始,百户司向麦始。

人口特点

  来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居住着土家、苗、瑶、汉等17个民族。全县总人口304351人,其中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1.2%。土家族属本地世居民族,自称“毕兹卡”,是古代巴人后裔,有着悠久历史。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接受汉文化较早,无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婚姻禁忌,是开化较早的少数民族。

信仰

  本县宗教以佛教较为突出。解放前,寺庙之多,僧尼之众,为他县少有。解放后,党和政府保护宗教信自由。但由于唯物主义的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不少僧尼自愿还俗,多数僧尼年老病故,佛教所剩无几。本县会社组织多而且杂,常给社会酿成种种祸端。解放前夕,仅汉流帮会就有会众 13000多人解放后,将那些与人民为敌的反动会道门进行取缔,其它一些富有迷信色彩的会社组织,也随着它赖以生的社会背景的消亡而自行消亡。
  一、佛教
  佛教传入来风较早。本县仙佛寺摩崖造像,据传为东晋咸康元年所刻 (一说为五代咸康)。千百年来,一直是鄂、川、湘、黔边区香火旺盛的佛教胜地。解放前,来凤佛教盛行。据1938年县长陈恒儒统计,当时全县有大小寺庙176所,女尼达250余人。1913年,曾成立施鹤七县佛教支部,后因兵焚匪祸停止活动。1941年6月,重新成立“中国佛教会湖北省施鹤七县佛教联合分会筹备会”,会址初设咸丰忠堡方广寺,9月迁本县近凤山大观寺。后因未获省民政厅批准,明令取缔。1945年lO月再次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湖北省来凤县分会”,次年改称支会,以僧本忍为理事。当时为巩固组织,壮大声势,聘县参议会议长黄旗若为名誉理事长,县党部书记长周伯涵为理事,城区镇民代表会主席徐厚德为监事。解放后,党和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仙佛寺、近凤山大观寺、老虎洞飞来阁和东和平街清云寺等寺庙继续由僧尼主持。大观寺当家僧宏愿,1959年参加湖北省佛教界第一届代表大会,当选为湖北省佛教协台理事。“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寺庙均被拆毁,佛教徒失去了活动场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保护台法的正常宗教活动,调动神职人员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统一服务。但由于有的僧尼早已自愿还俗,多数因年老病故,且解放以来再无一人削发出家,到1985年,全县仅剩7人。有3人住在仙佛寺的临时简易房管理寺庙,实行自传、自治、自养。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在仙佛寺举行重大宗教活动,前来烧香拜佛者甚众。在保护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县委统战部对这些老弱多病的僧尼,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费25元,并包医包药,使她们安度晚年。
  二、道教
  解放前,本县道观不多,道教徒也很少。据1940年调查,全县有道士24人,从事做斋、打醮等法事。解放后,道士均已自动从事其他职业。仅有少数假冒道士的巫师、马脚,在偏僻农村偷偷摸摸从事一些破石、打胎、捞油锅、上刀梯、降童子等巫术,以给人治病、辨盗、驱鬼、禁怪为名,诈取钱财。
  三、天主教
  1936年,比利时传教士神职司铎向道珍,带领3名中国籍天主教徒来本县传教,在牛车坪购民舍一栋为教堂,前后共收入教信徒44人,其中男23人,女21人,有24人正式受洗,4人受过坚振礼。:1938年:向道珍离开来凤后,由中国籍神甫罗亦超主管教堂。教堂曾办过一所教会学校,只十余名学生,因无经费,两年后停办。抗战胜利后,神职人员离县,天主教在本县亦自行消失。另外,1946年,龙山福音堂基督教徒陈子富曾来本县沙坨传教,收教徒2名。解放后,陈继续在沙坨、大沟等地传教,发展教徒29名,因该教在本县无群众基础,基本无活动。现已自行消亡。

资源概况

  来凤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众多土特产堪称物华天宝,名扬天下。耕地盛产粮油,山上多松、杉、 樟、竹,金丝桐油以“全国质量第一”而声名远播,桔、桃、李、梅、核桃、板栗等干鲜果驰誉边区,云贵型烟叶醇厚芳香,“凤头生姜”、大头菜、凤椒、大白菜、松花皮蛋、竹器等畅销省内外。水牛、麻鸭、黑猪为湖北省优良品种。境内河溪纵横,有大小河流25条,长487. 5公里,水能蕴藏量80832千瓦,可开发7.95万千瓦。地下矿藏主要有原煤、铁、铅锌矿、紫砂陶土、重晶石、方解石等二十余种。其中陶土探明储量1000多万吨,重晶石以量大质优列全国县市前茅,极具开发前景。

旅游概况

  来凤县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三峡 黄金旅游线与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结合部,而县境内又有较丰富的旅游 资源,特别是沿酉水一线,景点不仅相对集中,而且旅游功能各有不同,为观光旅游和特色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来凤县的山脉属武陵山系,因地处断裂带边缘地蠕动区,地貌受中 山代燕山运动影响十分显著,境内有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发育了较完善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溶蚀洼地、伏流、盲谷普遍存在,蕴藏了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景点

  来凤山水融汇武陵神韵,自然风光奇特秀丽,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浓郁,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仙佛寺上 依绝壁,下临深潭,景色清幽,摩岩雕凿的咸康佛为江南之最,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印潭风景区潭水如镜,奇峰竞秀,岸边有土司王城遗址,更以巨大的伏流洞——卯洞和有土家先民悬棺葬的仙人洞奇景令人叹服。在酉水漂流,可一日游三省市边区,既可领略酉水河阳刚之美,又可饱览边区风情。塘口库区、新峡库区高峡平湖,景色万千;翔凤山公园、老虎洞、接龙桥、贵帽山、胡家坪林场均是开发旅游的好去处。土家人勤劳勇敢、质朴豪爽、热情好客,民风民俗浓郁似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摆手舞在此最为流行,保留有号称“神州第一堂的”摆手堂;还有地龙灯、肉连响、哭嫁歌、打绕棺、八宝铜铃舞等,使人留连忘返。土家油茶汤是独具特色的东方茶文化,“麻辣烫”融汇川湘特色,土家风味小吃令人回味无穷。

古迹

  一、古石刻
  
 本县现存古石刻最有代表性的有:仙佛寺摩岩雕刻的佛像,川湖大界界碑,卯洞油行永定章程碑等。
  仙佛寺石刻像凿于接龙桥区沙坨乡酉水北岸佛潭岩上,岩壁高约百米,在中部,并排开凿着三大石窟,依次雕刻 3尊佛像,每尊高约6米。其神态端庄,造形丰满,尤以靠南的两尊工艺精巧。前清时期,在地中掘出残碑,上有“成康元年五月”字样,清同治《来凤县志》推断最先造像时间为东晋咸康元年,称前两尊大佛为“咸康佛”。据湖北艺术学院美术教授阮璞结合我国佛教石窟流布系统及咸康佛本身风格的时代特征实地考察认为,成康年号应为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年号(公元925年),咸康佛和永顺溪州铜柱在同一时代建造,“窟主”有极大可能是土家族首领。两说孰是孰非,有待进一步考证。在布局上居中大佛的两侧各雕有一对小佛和一对供养人,两侧的佛像身旁亦雕有供养人。在三大石窟下侧南端,另凿有许多小石窟,窟内刻有观音、地藏等佛。所有小石佛各具神态,有较高艺术价值,然雕刻时间则晚予“成康佛”。
  古人曾修三层佛寺,将佛像尽罩于内,一层为观音堂并僧舍,二层为钟鼓楼,三层为大佛堂。古寺上倚绝壁,下临深潭,古木参天,绿荫蔽日,檐际泉水四时溅落,左右洞壑幽深,成为本县避暑消夏胜地,亦以“佛潭映月”的美景而为文人称道。寺内有一回文诗碑,刻诗日: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沙笼树色月笼烟。将诗顺咏倒岭皆成诗句,将其拼拆组合,可演绎为成百首新诗。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佛寺被拆毁,碑碣古物被破坏,唯摩岩雕刻主体部分基本完整,仍可供观赏研究。
  川湖大界石碑,在大河区境内的白岩山药材场,刻于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在此前,鄂川两省在此地疆界不明,时有争议。经两省公议,来凤知县和四川酉阳知州在此树碑刻字,划分边界。
  卯洞油行永定章程碑,刻于清道光二十年 (1840)九月,碑文规定了桐油收购价格,质量要求等条款,可考查卯洞商业状况。碑砌于百福司镇下街一居民住宅之墙壁上,碑体完好,字迹清晰。
  二、古建筑
  古书院
  解放后本县古书院尚存朝阳书院、桂林书院的主体建筑。朝阳书院大殿于 1984年拆毁,现仅存桂林书院。该院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6),嘉庆九年,同治五年均进行过扩建或维修。现主体建筑保存完好,仍可见当年风貌,今为百福司中学学生宿舍。
  古宫观寺庙
  本县原佛、道教建筑物极多,如庆风山的大观寺,麂子峡的飞来阁,县城的川主宫,万寿宫等,解放后均被拆毁。现仅存百福司镇上街的万寿富。该建筑占地面积 870平方米,整个建筑共分三进。一进为术结构的戏楼,楼柱粗大,楼顶有彩绘雕刻图案,戏台左右各有耳房。二进为正殿,殿阁3间,总宽13米,进深15.6米,颇有气势。三进为后院,进深12.6米。该建筑物具体修建年代不详,但至迟为清中叶所建。现为街道办事处使用。
  摆手堂
  系土家族用于祭祀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坜所。本县现有摆手堂 3个。舍米湖摆手堂,位于百福司镇河东乡台米湖村北的山坡上,占地500余平方米,呈长方形,周围困以院墙,系用山石砌筑,大门位于院墙前方正中,略作牌坊状,两立柱和横楣皆长柱形条石,在立柱与横楣接槔处,左右各镶半月形石牙1块,大门与神堂之间是1条石铺甬遭,位于院落的中线上,道旁夹植高大古柏5株,既增添幽静气氛,又便于跳拱手舞悬挂红灯。神堂的墙壁也是石头砌成,上覆“人”字披的黑瓦,无雕梁画栋和斗槽飞拱,显得简单厚重,朴质无华,与一般佛寺道观全然不同。有神堂3间,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塑像。现存石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和同治二年进行维修时所立。1983年县委统战部及文化部门又拨款维修。鸡公岭摆手堂和大屋摆手堂,其建筑格局与上述相同。神位尚存,亦在清嘉庆年间进行过维修。经过文物普查,本县又发现茶堰坪、庙湾、枣术树、硝洞、梨子坪5个摆手堂遗址。
  古关隘
  现存智勇关,建于清咸丰九年 (1859),系当年清军为阻击太平天国起义军所筑,该关位于枫洞乡与四川酉阳县老茶乡交界处,建筑呈长方体,长50米,深4.8米,高4米余,中有拱门,其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历来为军事要塞。
  古桥梁
  现存民国以前石拱桥 17座,以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的龙洞桥时间最早,龙家凉桥最有特色。龙家桥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系石台木面桥,俗称凉亭桥。桥面有九间木架瓦顶,两侧设有术质栏杆及长坐板,桥两端各有一间“偏厦”,为重檐结构,造型精巧别致,富有民族特色。其它石拱桥,凉亭桥详见《交通志·人行桥》。
  古墓葬
  本县规模较大的古墓葬多为土司坟墓,现存的有覃峒长墓、向金銮墓。覃墓位于安抚乡洞长坝村军民堡,葬者为请安抚使司覃家营峒长。墓碑为嘉庆十七年 (1812)复立向金銮墓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位置在百福司镇中堡大坟山。墓主生前为卯洞百户司使,死后谥武略将军。
  除上述现存的古建筑外,“改土归流”前,县境内七大土司修的司城尚有少量遗迹。它们是 ;散毛老司城遗址,位于三胡区猴栗乡,现存部分城基和水井,漫水土司司署遗址,在百福司镇观音乡之宣抚堡,尚存残墙断壁及绘有鸟兽花纹的砖块,筒瓦等,大旺安抚司遗址,在旧司区新街乡之衙门湾,腊壁长官司遗址,在旧司区水田乡腊壁村,东流长官司署遗址,在今东流乡大岩村,现仍存片石铺砌的人字纹路面,卯洞安抚司遗址有多处,一在百福司镇,二在天井坝,三在怯道河,最后一次建于坟山坪,叫新司城;百户长官司遗址在观音乡瓦厂坝。
  三、古战场
  谢家营
  又名营盘寨,在接龙桥区活水乡旗鼓寨。清嘉庆元年,鄂湘川陕边区爆发“白莲教”农民起义,此地成为边区自莲教大营,曾聚众数万,分设九寨。清王朝派四川总督孙士毅、湖广总督福宁等带数万大兵围剿。起义军筑木城顽强抵抗,多次打退清兵进攻,并主动袭击,歼敌极多,先后打死官军把总、巡检、游击等将领多人,连四川总督孙士毅亦惊怒而死。后因寡不敌众,营寨被破,起义军将士数千人惨遭杀害,留下“万人坑” 2个。后人在此挖出铅弹多枚。
  野猫洞
  位于接龙桥区飞机乡竹坝村民小组的一山谷内。清成丰十一年 (1861)12月,太平天国起义军石达开部驻扎来凤,清军施南副将惠春和宜昌参将兴禄两部从三堡岭、红花岭直扑来凤县城,太平军从麂子峡大路正面迎敌,从观城坡迂回包围,将清军赶至野猫洞峡谷内,击毙副将惠春、参将兴禄、游击双庆、守备周忠福等大小头目,全歼其部。此战后,太平军声威大震,乘势入川。现该地仍有“万人坑”、“万人坟”等遗迹。

经济发展

  来凤历来是三省(市)边区交通要冲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史称“川湖肘腋,滇黔咽喉”,享有“小南京”美誉。解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来凤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工业已基本形成以食品工业为龙头,轻纺、建材工业为骨干,能源工业为基础,其它工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卷烟工业为我县支柱产业,来凤卷烟厂现有总资产67114万元,年产值近7亿元,拥有广大市场,“4.7”、“大老板”、“红烟”等品牌卷烟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俏销海内外的产品还有“宝石花”漆筷、富硒精制茶叶、“梅花牌”生丝、无铅松花皮蛋、富硒“凤头姜”系列产品、板鸭、火腿等。农业上粮油稳产高产,烟叶、柑桔、茶叶、桑园、干果、药材、楠竹等特产基地正在形成规模。

来凤社会和经济发展公报

一、综 合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250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233万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0612万元,增长24.9%;第三产业增加值113615万元,增长13.1%。三次产业构成由2008年的32.0:22.2:45.8调整为30.4:24.2:45.4。按全县年平均常住人口28.12万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907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76(上年同期价格为100),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0.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9.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100.4;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95.6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4.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见表1)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9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6233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5.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0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14千公顷,增加0.71千公顷;烟叶种植面积1.73千公顷,减少0.2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45千公顷,增加0.24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见表2)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全年造林面积8028公顷,比上年增加5771公顷,增长2.56倍;零星植树22.37万株,同比下降42.7%;木材采伐量5341立方米,下降2.5%。
  全县自来水受益的村34个比上年增加9个;通汽车的村185个,比上年增加1个;通电的村185个;通电话的村185个;农村用电量191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7%;化肥施用量(折纯)1.28万吨,增长1.4%;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24万千瓦,增长1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53054万元,同比增长26.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41家,比上年新增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596万元,同比增长36.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面增长。(见表3)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95509万元,同比增长38.6%;利润总额13837万元,同比增长33.4%。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0家,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594人,比上年增加45人;建筑业总产值13947万元,同比增加19.2%;实现利润总额1844万元, 同比增长5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523万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02432万元,增长38.4%;农村50万元以上人投资14777万元,增长0.8%;房地产开发投资5724万元,增长6.9%;农村私人投资7590万元,增长48.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21226万元,增长32.3%。城镇以上项目投资额中,第一产业投资8203万元,增长19.1%;第二产业投资46154万元(全部为工业项目投资),增长14.3%;第三产业投资53799万元,增长15.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年末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11家,商品房屋施工面积9.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万平方米,增长117.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5.87万平方米,增加3.07万平方米,增长109.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30万平方米,增加4.1万平方米,增长185.1%;商品房屋销售额达9719万元,增长91.5%。

五、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743万元,比上年增长26.0%。按销售地分,县城零售额47940万元,增长27.4%;县以下零售额40803万元,增长24.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9683万元,增长23.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846万元,增长57.6%;其他行业零售额3215万元,同比下降5.4%。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363.4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59.87万美元;全年利用外资16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78万美元,下降31.8%;全年招商引资新签和续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42984万元,增长27.7%。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1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763公里。全县农村通公路行政村100%。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6477辆。全年货物周转量1.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旅客周转量2.29亿人公里,增长22.0%。
  邮电通信行业业务收入84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固定电话用户1.5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8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0.75万户,新增0.2万户。
  全县有星级饭店2家,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个。5月份举办了“摆手节”,设立“土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摆手舞队参加上海国际旅游节,启动仙佛寺景区建设,高标准制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全年共接待游客41.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92万元,增长23.5%。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高位起步,带动了三产业升温,旅游产品生产企业和吃、购、娱、住、行五大行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32068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中央收入22252万元,增长1.7%;省级收入1608万元,增长1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208万元,增长8.3%。其中,工商税收6551万元,增长6.7%。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1011万元,比上年增长41.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5590万元,比年初增加6103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225万元,比年初增加22467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0035万元,比年初增加3796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8998万元,比年初增加8806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1037万元,比年初增加29451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学校总数88所,其中,普通小学75所,初中10所,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年末全县专任教师总数2413人,其中,高中教师198人,初中教师696人,小学教师1427人。在校学生总数44467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3356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4599人;普通高中招生2240人,在校生4043人,毕业生915人;职业中学招生860人,在校生2469人,毕业生592人。全年财政投入教育事业11111万元,比上年下降4.6%。2009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5.9%。来凤瓦尔高高级中学建成使用,有效地解决了高中容量不足问题。
  2009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89万元,比上年下降21.25%。全年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0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4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推广了10项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全年申报国家专利6项。《宝石花漆筷界面复合物综合技术研究》和《银环蛇驯养与繁殖技术》两项科技成果分别获省科技成果二、三等奖。

九、文化和卫生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万册。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6.3%,有线电视用户2.09万户,新增0.0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2.3%。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93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22人,注册护士275人。病床床位957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957张。
  城乡医疗保险稳健运行,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均衡度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035人,增加122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良好,22.7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2%。
  县民族医院建设顺利推进,县妇幼保健院、8个乡镇卫生院、66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2.21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常住人口28.12万人(指常住本县半年以上人口)。
  全年(自然年度)出生人口4303人,出生率13.36‰;死亡人口1545人,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7‰。
  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9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2798元,增长10.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6.34%。
  年末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12人,比上年末增加1398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994人,增加41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756人,增加212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09人,增加265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0.2%。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25137人,增加5779人。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339张。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末城镇常住人口8.10万人,城镇化率28.81%;城市道路总面积8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1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4公顷,比上年增加3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9%;城内公共汽车运营车37辆,出租汽车121辆。
  实施城市建设重点工程25个,投入资金3.34亿元。完成了解放路、凤北路、观城坡路、接龙桥路建设工程,打通了长期制约城市发展的老城区东、西两大通道;以湘鄂情大桥开工和鹤来绕城一级路获批为标志,环绕城市西部近8平方公里,连接仙佛寺景区、老城区、土堡行政服务区、桂花树工业园区四大组团的城市外环骨架即将拉开。积极筹措资金继续实施背街小巷治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开工建设了蓝河景观带工程。
  全县有垃圾处理站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100%。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35吨,初步测算,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当量值)比上年下降5.2%。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1人,比上年减少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4人,比上年减少0.11人,下降20%。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